有別於山川琉璃吊橋一登場就備受矚目,無視南台灣炙熱的豔陽,依舊甘願領著號碼牌一窺究竟的熱鬧。位於另一側的「禮納里部落」,雖不為一般遊客所熟悉,但漫步其間,時間表似乎發揮不了作用。
隨手即拾的文化、藝術,隨處可見的工藝、建築,居民個個是生活藝術家,轉角處處充滿著驚喜;走累了,還有未經加工、以及親手栽種、烘培、製作的原民風味美食饗宴。在部落的山林美景裡洗滌身心靈,加乘豐富的視覺及味覺的體驗,走進這裡,遠離塵囂,簡單、幸福不過如此。
「禮納里部落」位於於屏東縣瑪家鄉的瑪家農場,涵蓋二族三村,排灣族和魯凱族,以及瑪家村、好茶村和大社村。
由於98年的莫拉克水災(又稱「八八水災」),造成瑪家鄉的瑪家村、霧台鄉的好茶村、三地門鄉的大社村三村受災嚴重,居民失去了家園。由政府與三村居民協調後,選定瑪家農場位置,並且依據居民的意願以及保留文化傳統為宗旨,使居民參與建造及設計,親手完成自己的房子,興建了現今的居所(永久屋),目前住戶有483戶。
「禮納里 (RINARI)」的命名,是取自排灣族瑪家農場的舊名,譯為「我們一起走」、「大家一起往那兒去的地方」的意思,漢文音譯為「禮納里」,是代表著以禮互相接納不同種族的鄰里,有著美好的未來的意義。從原本相鄰甚遠的三個村,現今僅一條路之隔,保存著各自的文化傳統,呈現出部落的悠閒和美麗,贏得了台灣普羅旺斯的美譽。